当前位置:首页 >> 新闻报道

找准“穷根”开“药方”——看吴堡县如何实施精准扶贫

2021-05-17 09:52:45 来源:榆林记录小康


找准“穷根”开“药方”

——看吴堡县如何实施精准扶贫

本报通讯员 任建民

 

吴堡县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以来,全县上下同心,找准“穷根”开“药方”,逐个研究确定每一户、每一个人的具体帮扶措施,并以此为“教材”,推动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有序推进,实现稳定脱贫的目标。

“会诊”典型贫困户

王明成是吴堡县寇家塬镇冯家塬村的贫困户,也是县委书记王华落实“三访五促,为民服务”的重点包扶对象。他因患有心肌扩张病,左胳膊和左腿肌肉萎缩,完全丧失劳动能力,今年已39岁却一直未婚,父母年老体弱卧病在床,一家人仅医药费每月就需支出1650元,如何让他家摆脱贫困成了各部门“会诊”的对象。

“王明成和他父母的病属于慢性疾病,办理‘慢保’救助,可以解决一些药物的费用。”县卫生局局长宋碧宏说。

“在新农村建设中,希望政府能给予这类型家庭政策倾斜,在危房改造、发展庭院经济时实现政府全部买单,既给‘鱼’又授之以‘渔’,这样就可以解决他家的生计问题。”农工部部长郭玉银说。

“王明成丧失了劳动能力,按照实际情况,王明成应该纳入五保户范围内;可是按照政策,他只能是低保对象。”民政局局长曹爱斌建议对王明成这类型的贫困户集中供养,100%报销医疗费用,彻底解决贫困问题。

“县级领导应以上带下,切实起到示范带动作用;各部门一把手要由点及面,层层推进,绝不能把各项惠民政策当摆设。我们要严防病情反弹,拿出最好的方案,开出最好的药方,彻底根治这类型贫困人口的‘病根’。遇到特别情况特事特办,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——让群众过上好日子。”王华说。

摸清家底精准扶贫

为早日实现困难群众脱贫致富,吴堡县成立驻村联户扶贫工作队,开展贫困户核查认定、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,实行动态管理,及时更新贫困户信息,每年集中调整一次,做到有出有进,进出有据;精准识别贫困村、贫困户,深入分析致贫原因,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基本政策精准到人、产业扶持精准到户、基础建设精准到村组,分类指导,分步实施;逐村逐户落实帮扶措施,集中力量予以扶持,增强精准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,做到扶真贫、真扶贫。

根据摸底贫困户建档立卡数据显示,该县在14800人的贫困人口中,因病致贫占26%、因学致贫占20%、缺技术致贫占9%、缺劳力致贫占10%、缺资金致贫占21%,灾病和教育成本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因素。

对此,吴堡真正瞄准贫困群体,加大产业扶贫力度,安排年度扶贫资金的70%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,通过帮扶干部、驻村扶贫工作队帮助扶贫户选准产业发展项目并提出申请,对有发展意愿且具有生产能力的扶贫户给予补助。加大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力度,持续推进移民搬迁,加强对移民户的就业创业培训和扶持,确保移民户稳得住、能致富、不反弹;扎实推进片区攻坚,启动和建设一批对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关键作用的交通、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,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发展的大环境。创新金融扶贫体制,加大小额信贷、互助资金、项目贷款等工作,努力破解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难题;转变贫困群众思想观念,搞好土地流转。大力实施教育扶贫,为贫困家庭的高中生免除学费,对贫困大学生给予补助;安排专门财政资金,实现三年全县所有在册贫困人口实用技术培训全覆盖,塑造新型农民发展特色产业。完善社会保障政策,对特殊贫困群体开展专项补助,让符合条件的贫困群众都能享受到,三年内实现精准兜底脱贫。

“输血”更要“造血”

该县坚持脱贫奔小康与推进新型城镇化、建设美好乡村相结合,大力推广“十位一体”生态经济型新农村示范创建模式,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发展生态特色产业,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;鼓励农民自力更生,采取先干后补的方法,调动广大农民自主创业、发展生产、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,增强农民自我发展、自我完善和自我服务的能力;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,因地制宜,因贫施策,长远谋划,科学发展,强化政策措施,鼓励先富帮后富。在帮助低收入村和贫困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发展产业,增加收入,提高贫困户的“造血”能力,带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;在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,根据低收入村群众在增收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,制定并实施低收入村发展规划和贫困户脱贫计划,按照“一村一策、一户一法”原则落实帮扶项目,指导低收入村立足当地实际情况,理清发展思路,以增加农户收入为目的,从而壮大集体经济,如期实现脱贫的目标。

根据《吴堡县脱扶贫总体规划》(20152017年)要求,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、贫困户人均纯收入3000元的脱贫标准,85个贫困村三年内全部达到脱贫标准,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迈入小康。

截至目前,该县第一批驻村工作队已经全面完成贫困村、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统计检查工作,第二批驻村工作队准备驻村联户开展扶贫工作。

庭院经济的发展,让霍学农家的菜篮子更加丰盛了。



指导单位: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